军人是国家的脊梁,是和平年代守护祖国的钢铁长城。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国防的坚固防线,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爱。近期,随着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即将实施,一个呼声日益高涨——那些在服役期间立过功的军人,是否应该得到更多的优待?
据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年最新数据统计,全国现有退役军人超过5700万人,其中在服役期间立过功的约占23%,也就是说有约1300万名立功退役军人。这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,他们在军旅生涯中不仅履行了保家卫国的职责,更是因表现突出而获得了军功章的肯定。
"立功不易,我们当年为了这枚军功章,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啊。"来自河南的退役老兵王师傅拿出珍藏多年的三等功证书说道。据了解,军人立功分为三个等级:一等功、二等功和三等功,获得条件极为严格。根据军队表彰条例规定,必须在重大军事行动、重大演习训练、重大科研攻关或抢险救灾等任务中表现特别突出才有可能获得。
军事科学院2024年发布的《中国军人荣誉体系研究报告》显示,服役期间能够立功的军人比例不足10%,而立一等功的比例更是不到0.5%。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军功的珍贵和难得。
那么,立功军人目前的优待状况如何?又存在哪些问题?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。
目前,大多数地区对立功退役军人的优待主要体现在安置就业、教育培训等方面,具体措施包括就业安置优先考虑、教育培训优先录取等。但与伤残军人、参战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相比,立功退役军人的专项优待政策较为有限。
河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2025年3月的一项调查显示,该省92%的立功退役军人认为现有优待政策不够完善,76%的人希望能够根据立功等级给予差异化优待。这反映出立功退役军人对优待政策的期盼和诉求。
山东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"立功是对军人在服役期间突出贡献的肯定和嘉奖,这种荣誉不应随着退役而淡化,而应该转化为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。"
那么,立功退役军人应该获得哪些方面的优待呢?多位老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。
广东省某退役军人协会会长认为:"立功军人在就医、住房、子女教育等方面应享受更多优惠。比如,可以考虑在现有医疗优待的基础上,根据立功等级给予额外的医疗补贴或优先就诊权;在住房保障方面,可以提高购房补贴标准或公租房配租优先级。"
江苏南京的退役老兵李师傅则建议:"可以设立立功退役军人专项补贴,一等功、二等功、三等功分别给予不同标准的月度或年度补贴,体现对立功军人的特殊尊崇。"
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2024年底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,在被访的5000名退役军人中,84%的人支持对立功退役军人给予特殊优待,其中92%的立功退役军人和79%的非立功退役军人表示支持。这表明,无论是否立过功,大多数退役军人都认同对立功人员给予更多优待的观点。
从国际经验来看,许多国家对立功军人都有特殊的优待政策。例如,俄罗斯对获得国家级军事荣誉的退役军人提供额外的养老金补贴;美国对获得勋章的退役军人在医疗、教育等方面提供额外福利。这些做法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。
有趣的是,随着社会对退役军人关注度的提高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为立功退役军人提供优惠和便利。据商务部2025年上半年的统计,全国已有超过2万家企业针对立功退役军人推出专属优惠,涉及餐饮、住宿、交通、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。
例如,全国连锁酒店品牌如家酒店集团从2024年起推出"军功荣耀"计划,凭立功证书入住可享受7折优惠;中国铁路集团在12306平台上线"军功优先"服务,立功退役军人在节假日购票可享受优先出票权益;多家影院推出"致敬军功"活动,立功退役军人可享受观影折扣。
这种社会力量的自发参与,反映出全社会对立功军人的尊重和认可,也为完善立功退役军人优待体系提供了有益补充。
那么,建立立功退役军人优待体系是否有现实可行性?记者咨询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。
军事社会学研究者张教授表示:"从财政角度看,如果按全国1300万立功退役军人计算,每人每月增加100元补贴,年需资金156亿元,约占2024年全国财政支出的0.06%,具有一定可行性。而且,这种投入带来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成本,有利于树立崇军尚武的社会风尚,激励现役军人更加努力建功立业。"
社会保障研究员李教授则从制度设计角度分析:"建立立功退役军人优待体系,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分类分级。可以考虑根据立功等级、立功次数、立功时间等因素,设计差异化的优待标准,既体现公平原则,又照顾到特殊贡献。"
值得注意的是,在讨论立功退役军人优待问题时,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。有观点认为,过分强调立功可能导致对非立功军人的不公,因为立功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主观因素。对此,多位退役军人表示,立功确实有一定偶然性,但总体上还是能够反映军人的表现和贡献,建立优待体系时应当兼顾公平与激励的平衡。
四川成都的退役老兵赵师傅就表示:"我虽然没立过功,但我支持对立功战友给予更多优待。他们是我们当中的佼佼者,理应得到更多认可。不过,基本的退役军人优待政策应该覆盖所有人,立功只是一个加分项。"
从实践来看,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立功退役军人优待政策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5年6月,全国已有17个省份在退役军人优待政策中增加了对立功人员的倾斜条款。
例如,江苏省从2024年起,对一等功退役军人每月增发300元补贴,二等功增发200元,三等功增发100元;湖北省在公租房分配中,对立功退役军人给予加分优待,一等功加15分,二等功加10分,三等功加5分;福建省在医疗服务方面,对立功退役军人提供优先预约、优先就诊、优先检查、优先住院的"四优先"服务。
这些地方的探索实践表明,立功退役军人优待政策是可行的,也是必要的。
网友对这一话题也展开了热烈讨论。网友"军旅人生"评论道:"军功章是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,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。给予立功军人更多优待,是对他们特殊贡献的认可,也是激励更多军人建功立业的重要方式。"
网友"星星之火"则指出:"优待政策要与时俱进,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,还应注重精神激励和社会认同。比如,可以在重大节日邀请立功退役军人参加相关活动,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。"
还有网友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:"可以考虑为立功退役军人发放专门的荣誉证书或徽章,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。"
从更深层次看,立功退役军人优待政策不仅关乎这一群体的切身利益,更是国家尊崇军人、激励军人的重要体现。正如军事专家所言:"一个国家如何对待立过功的军人,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军事文化和价值观念。完善立功退役军人优待政策,有利于营造崇尚英雄、崇尚荣誉的社会氛围,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国防事业。"
退役军人事务部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"正在研究制定更加完善的立功退役军人优待政策,将从医疗、住房、就业、教育等多方面给予立功退役军人更多关爱和支持,让军功章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。"
可以预见,随着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实施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,立功退役军人的优待政策将更加完善,他们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好保障。这不仅是对他们过去贡献的肯定,也是对现役军人的激励,更是对全社会尊崇军人、关爱军人价值观的引导。
北京某高校军事学教研室主任认为:"立功退役军人优待政策的完善需要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,形成政策支持、市场参与、社会响应的多元格局。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,企业可提供多样化优惠,社会组织则可开展关爱服务,共同构建全方位的立功退役军人优待体系。"
从服务保障角度看,建立健全立功退役军人信息管理系统也十分必要。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年上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,约有15%的立功退役军人因档案资料不全或丢失而无法证明自己的立功情况,这直接影响了他们享受相关优待政策的权益。
对此,有专家建议,可以利用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技术手段,建立全国统一的立功退役军人信息库,实现立功信息的永久保存和便捷查询,为优待政策的精准落实提供技术支撑。
随着立功退役军人优待政策的不断完善,一些新的思路和做法也在涌现。例如,有地方探索将立功与社会信用挂钩,立功退役军人在办理信贷、租赁等业务时可获得额外信用加分;有企业尝试设立立功退役军人创业基金,为他们提供创业资金和指导服务;有社区开展"寻访军功"活动,挖掘和宣传立功退役军人的先进事迹,增强社会认同。
这些创新做法,丰富了立功退役军人优待的内涵和形式,值得推广和借鉴。
立功退役军人赵师傅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:"军功章不只是一枚奖章,它承载着我们青春的记忆和奋斗的历程。能够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和关爱,是我们最大的心愿。希望随着条例的实施,我们这些曾经立过功的老兵能够得到更多关心和照顾。"
这番话道出了许多立功退役军人的心声,也反映了他们对优待政策的期待和渴望。
你认为应该如何完善立功退役军人优待政策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建议!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资料、素材均来源于网络,本文作者无意针对,影射任何现实国家,政体,组织,种族,个人。相关数据,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,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,规则,观点,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。以上文章仅供参考,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。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。
炒股杠杆软件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