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之后,社交圈子变窄,身体机能逐渐衰退。
此时,最盼的也许就是儿女承欢、家庭和睦。
可现实中,有不少老人却常与儿女之间,出现各种各样的不愉快。
比如,你多说几句,他们就嫌你唠叨。
你关心他们的生活,他们觉得你多管闲事。
你想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,他们却认为你观念陈旧。
这种被忽视、被嫌弃的感觉,让许多老人暗自委屈、心寒。
甚至会怀疑,自己是不是真的“老了、没用了”。
其实,年过六十,已走过人生大半程,见惯了岁月变幻、世事无常。
此时,真的没必要再为儿女的态度而耿耿于怀。
若是遇到不被尊重、遭人嫌弃的时刻,别急着生气,记住以下三句话就够了。
展开剩余83.“没关系,我和他们有不同的人生课题”生活中,很多老人的“唠叨”源于爱与担心:
怕儿女熬夜伤身体,怕他们工作太拼累垮自己,怕小家庭里有矛盾、藏心结。
可儿女却总觉得父母“跟不上时代”、“想法太落后”。
甚至,会把这份关心,当成负担。
说起来,这其中没有对错之分。
只是两代人的成长环境、生活经历的巨大差异,所折射出的一种现象。
就比如老一辈人年轻时,信奉的是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”,习惯省吃俭用,稳中求进。
而年轻一代,在快节奏的生活里长大,更看重效率、自我和及时行乐。
久而久之,当然会“话不投机半句多”。
其实,每个人来到世上,都有自己的路要走。
也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人生课题。
作为父母,我们得明白:
自己走过的路、吃过的亏,是属于我们的人生财富,但未必是儿女需要的答案。
他们有自己的风雨要经历,有自己的弯路要探索。
而这些,才是他们的成长方式。
老话说:儿孙自有儿孙福,莫为儿孙作马牛。
老一辈人与其把精力耗在“让他们听我的”上,倒不如学会放手。
你提醒过,便是尽了心。
儿女听不听,自有他们的缘分与造化。
要记得,放过儿女,放下执念,尊重彼此的差异,才能让关系更加轻松。
02.“我的价值,不由他们的态度决定”许多老人,把儿女视为自己的命运共同体。
一旦遭遇儿女的冷漠或嫌弃,就开始怀疑自己。
甚至觉得自己是儿女的“累赘”,越想越心酸。
可事实上,你的价值,从不取决于儿女的态度,而是由你一生的经历、品格和贡献决定的。
就像民间有句俗语: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。
你的阅历、智慧、经验,都是无价的财富。
即使儿女暂时不懂得珍惜,但时间也会让他们明白你的重要性。
杨绛先生曾说:
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,到最后才知道,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毫无关系。
年过六十,你早已不是谁的附庸,而是独立的自己。
你可以在阳台种满花草,把日子过得如诗一般。
可以拿起年轻时没机会学的爱好,活的热气腾腾。
也可以和老伴牵手散步,把平淡岁月,酿成甘醇的酒。
说白了,你的价值,藏在你对生活的热爱里,藏在你走过的每一段时光里。
而并不是固执的想要寻求儿女的认可来证明。
03.“善待自己,比讨好他们更重要”总有一些老人,为了让儿女“满意”,不断的委屈自己:
明明爱吃辣,却顿顿做清淡的菜品。
明明想出门旅游,却总说“等你们有空了再说”。
明明身体不舒服,却怕儿女担心而硬扛着。
可问题是,这样的讨好,往往换不来珍惜,反而让自己活得越来越压抑。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:
起居有常,饮食有节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。
说的直白一些:
年过六十,身体机能逐渐衰退,唯有善待自己,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想吃什么就去吃,像去哪里就去走,别总把“等儿女”挂在嘴边。
身体若是不舒服,就及时就医,别硬撑着不给儿女添麻烦。
遇到不开心的事儿,就和老友聊聊,别憋在心里生闷气。
你要知道,儿女再孝顺,也无法替你感受身体的疼痛。
儿女再忙碌,也不能夺走你对生活的热情。
只有把自己照顾好,身体硬朗、心情舒畅,才是对儿女最大的安慰。
与此同时,也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。
就像民间说的那样:
自己的船自己划,自己的路自己走。
而晚年的幸福,也终究要靠自己去成全。
年过六十,早已到了“耳顺”的年纪。
儿女的态度,或许会影响心情,但不该左右你的人生。
记住这三句话:
接纳彼此的不同、认可自己的价值,好好善待自己。
往后余生,愿你少些计较,多些自在。
少些委屈,多些欢喜。
你若安好,便是晴天,而这才是晚年最好的风景。
发布于:陕西省炒股杠杆软件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