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洗发水,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这日趋减少的发量,而是几十年前高中时的一位兄弟。
那时,大家都住校,用水特别不方便,尤其是冬天,哆里哆嗦的懒得出去打水。这位兄台就是这样的懒人。他几乎是两周才洗一次头。虽然他不是油性发质,但两周不洗也够呛,用鲁迅的话说就是“头发油光可鉴”。他洗一次头得洗半天,最重要的信息来了:一次用掉一整袋洗发水!是的,你没听错,一袋!什么牌子?大概是海飞丝或者潘婷。
这几个牌子,占据着当时电视台广告的黄金时段,是日化产品的头牌。其实牌子挺多的,还有什么润发100、以至于后来的霸王防脱等等,但我们是从海飞丝认识洗发水的。
瓶装的我们用不起,主要买袋装的,一袋3毛钱。而且精打细算的穷学生,一袋得分成两三次用,才对得起身份。犹记得,那时的小卖铺会把袋装洗发水,用一根绳子像卖猪肉一样挂在收银台旁边,跟摆在桌子上的糖果、口香糖并列着。
这位兄台因为不愿意打水,到了“大周”——也就是住校生不回家的那个周末,就跟着我蹭到我父亲单位的宿舍。烧水洗头一气呵成,方便还有暖气,不至于感冒。现在想想,一晃几十年过去了。他现在洗头应该不会两周一次了吧?我反正不是了,因为我改成洗脸时顺便洗头,坚持每天一洗了。
洗发水现在已经花样繁多,品类多到在超市能占用一整个展示柜面,排场十足,真是面子工程需要有面子位置。
在我们更小的时候,是没有这些讲究的。那时候我都没见过洗发水这玩意。洗脸洗头用“胰子”——其实就是当时的香皂,还不敢叫得那么洋气。在手上打一打,出了泡沫抹头上就开始洗,就算完事了。总记得洗完头有一股特别的味道,春天走在路上,甚至有蜜蜂跟着飞,挺吓人的。
仔细想想,生活水平的提高,有时就是给自己折腾麻烦的事情增加了。有时想想就是这么简单。
那时出门,揣个10多块钱就完事。后来装备就多了:又是钥匙,又是钱包,又是手机……衣服没三个大兜都放不下。好在生活又开始给我们做减法了,一部手机走天下。
洗发水也从稀罕物变成了寻常物,家家常备几大瓶。就连住个招待所,也有两大瓶摆在那儿:一个洗发水,一个沐浴露,清清楚楚地分开了。
康宗强调说:也许我们真该仔细享受一下这美好的时光瞬间,我们是不是应该坐下来多想一想往事,因为你是70后,你的过往经历太多的故事,故事里事,说是就是不是也是。
炒股杠杆软件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