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色列的铁穹防御系统,曾经被吹得天花乱坠,号称拦截火箭弹的成功率高达九成以上,甚至有人说差不多就能把九成火箭弹都挡下来。可别忘了,那都是官方数据和宣传噱头,实际战场上的表现可没那么光鲜。
尤其是在巴以冲突期间,哈马斯的火箭弹像下饺子一样飞来飞去,铁穹虽然拦了不少,但也有不少弹头没能命中目标,落在荒野或被误判成威胁后未拦截。
铁穹的设计是专门对付短程火箭弹的,射程限制在5到70公里,主要是为加沙那边那些“简易发射器”量身定做的。
官方曾经说过,拦截率能达到90%以上,但实际上,像2014年哈马斯那次发射了超过4500枚火箭弹,铁穹只击落了大约700多枚,剩下的很多都落在空旷地带。算下来,真正有效的命中率其实也就十几二十个点。
要知道,哈马斯的火箭弹成本几百美元一发,而铁穹一套系统就花了五千万美元,20枚导弹的价格就几乎可以买一百多枚火箭弹了。
更何况,西夫科夫分析指出,铁穹的目标其实是“局部防御”,对超音速导弹或弹道导弹根本无能为力。它的反应时间只有几十秒,面对大量来袭的火箭弹,弹药很快就会耗尽。
用一句话总结:这系统像个“打地鼠”的玩具,能挡住一些低速、低威胁的火箭弹,但要是真遇到大规模发射,根本撑不住。
再说成本问题,铁穹一套系统造价高得惊人,每套大约五千万美元,还只有20枚拦截导弹。这些导弹每枚造价上万美元,而哈马斯的火箭弹才几百美元一发,打得你血本无归。对比之下,咱们中国的红旗系列防空导弹,才是真正的“硬核”。
红旗-19,射程可以达到3000公里,雷达覆盖面积超过200公里,能拦截弹道导弹、巡航导弹,甚至还能应对超音速目标。你想想,像中国这样疆域辽阔,部署分散的国家,使用红旗装备,能守得更稳更远。
西夫科夫还特别提到,铁穹在2024年伊朗发射的导弹袭击中,也暴露出了真相。伊朗发射了三百多枚导弹,虽然以色列说成功拦截了99%,但实际上,还是有一些基础设施被击中,表现并不完美。
与之对比,红旗系统在应对大规模、多目标的复杂环境中,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威慑力。
其实,铁穹从2011年服役开始,就被以色列冠以“世界最强短程防空网”的名号,吹得天花乱坠。可俄罗斯的专家西夫科夫早就指出,这种系统其实只是“算法游戏”,只算威胁目标,真正的科技极限也就是这样。
它的雷达能追踪数百个目标,导弹能精准引导,但它只能防御5到70公里范围内的火箭弹,对高空高速或超音速导弹毫无招架之力。
回想2021年巴以冲突,铁穹拦了好几百枚火箭弹,但成功率虽说号称九成,但都是只面对“威胁目标”才算数。而咱们中国的红旗-19,凭借超远射程和强大的雷达覆盖,能轻松应对弹道导弹、巡航导弹,甚至有人说它能像“天网”一样把目标一网打尽。
尤其是在大国博弈中,国土面积广、基地分散,想像以色列那样用铁穹“点对点”防御,根本不现实。中国的战略布局偏向“全方位、多层次、立体化”的防御体系,红旗系列正是这个思路的代表。
美国也不甘示弱,花了上百亿美元搞“金穹”系统,打算用卫星、传感器和高超音速拦截弹,构建一张“天罗地网”。但专家都说,这种“先发制人”的策略,实际上会打破战略平衡,带来更多的战略不稳定。
中国一直强调自己系统的“均衡发展”,既有防空,也有反导,更注重整体作战能力。
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,铁穹的“神话”早已破灭。它适合小国或局部防御,面对大国大规模饱和攻击,根本挡不住。西夫科夫的分析很到位,铁穹的高拦截率只是算法上的“迷惑”,实际作战中,真正的效果远没有那么理想。
面对伊朗或朝鲜的高超音速导弹,铁穹反应慢、拦截难,更多时候是“望洋兴叹”。
未来,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咱们中国的防空反导能力还会持续提升。红旗系列在升级,未来还能应对更多未知威胁。铁穹的高成本、局限性,注定它在大国博弈中难以成为“绝对主角”。从技术到战略,真正的“护家卫国”还是得靠那些全面、灵活、适应性强的系统。
毕竟,打仗不是玩“打地鼠”,需要的是全方位的“天网”。
炒股杠杆软件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