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,联合国大会的讲话席上,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句“乌克兰应收复全部领土,包括克里米亚”让全场哗然。 仅仅一年前,他还公开施压泽连斯基“以土地换和平”,甚至嘲讽乌克兰“说的每句话都在制造麻烦”。 这场全球瞩目的战争,似乎正随着美国态度的急转,滑向更不可预测的深渊。
前线的数字触目惊心。 乌克兰国防部称,俄军累计伤亡已突破109万,而英国情报部门评估这一数字约为95万。 尽管俄军通过战术调整将每平方公里推进的伤亡人数从99人降至71人,但代价依然沉重,每月约3.3万人的伤亡率,迫使俄罗斯从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中征召新兵。
装备的消耗同样惊人。 俄军损失了超过1万辆坦克和3万套火炮系统,黑海舰队总吨位缩减5万吨。 为维持战争机器,俄罗斯重启苏联库存,并向伊朗、朝鲜寻求无人机和炮弹补给。 乌克兰方面同样艰难,精锐部队“亚速旅”伤亡率超70%,西方承诺的5000枚防空导弹实际交付不足30%。
2025年的战场,无人机已成为主角。 俄军使用“母体-子机”系统控制20架自杀式无人机同时攻击,乌军则依靠北约AI系统将拦截成功率提升至62%。10月初,俄军发动“导弹雨”,用伊斯坎德尔导弹一次性摧毁乌军100架“柳蒂”无人机及运输车队,重创乌克兰远程打击能力。
冲突的维度早已超越陆地。 俄军“波塞冬”核动力无人潜航器部署至巴伦支海,乌军则与英国试射“海王星”反舰导弹击沉俄登陆舰;太空中的侦察卫星频繁发生“危险接近”,电子战系统干扰半径达500公里。 一场低空至太空的全域战争已然成形。
特朗普的转向并非偶然。 2024年他承诺“24小时停火”,2025年4月仍试图通过“特普会”斡旋,但因普京拒绝妥协而受挫。 此后,美国政策彻底调整:削减40%对乌援助预算,冻结重建基金,并要求欧洲承担军援费用。
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始终遵循“美国优先”。 他得意地承认,美国通过军售大发战争财,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的F-16生产线已排期至2027年。 而对俄征收100%关税的威胁,则是将经济压力转化为谈判筹码。 这种反复无常的背后,是特朗普对“快速交易”的执着:若无法速胜,便转向施压欧洲接手烂摊子。
乌克兰60%的预算依赖外援,但七国集团仅同意以冻结俄资产利息提供500亿美元贷款,且禁止用于军费。 2025年底,乌军费缺口达87亿美元,2026年外援需求高达181亿美元。 这种依赖使基辅政府陷入被动,欧洲国家已开始担忧“为乌军事失败背锅”。
泽连斯基将个人政治命运与战争绑定,声称“冲突结束后离职”,却同时要求西方解除对俄打击限制。波兰民调显示,43%民众支持“以领土换和平”,但泽连斯基仍坚持不妥协立场。 这种僵局下,乌克兰城市成为战场,乌军将海马斯火箭炮隐藏在哈尔科夫居民区发动袭击,俄军则报复性摧毁别尔哥罗德发电厂,使平民陷入黑暗。
德国街头出现招募雇佣兵宣传单,以“复仇”为主题鼓励公民加入乌军外籍军团,此举甚至违反德国法律。 与此同时,欧洲解除对乌武器射程限制,波兰、爱沙尼亚等国放话“必要时将击落俄军机”。
俄罗斯则通过能源转向亚洲维持经济韧性。2025年对华石油供应增长23%,对印军售达150亿美元,军费占GDP比例升至6.8%。 普京在闭门会议中宣称“愿意打百年战争”,俄军计划2026年扩军至150万。
新兴国家试图打破僵局。 中国在安理会提出“分阶段停火”,印度、巴西推动“金砖国家调解机制”,获28国支持。 但美俄均未响应,冲突的解决机制正从双边博弈走向全球混战。
这场战争已陷入怪圈:技术升级加剧消耗,政治表态充满算计,而平民付出最深重的代价。 特朗普的改口或许给了乌克兰一线希望,但战场上的硝烟,依旧浓得化不开。
炒股杠杆软件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